数学教研
精“钻研”重“专研” 以研促教共成长 ——“构建‘四重四学’模式 提升数学关键能力 ”主题交流研讨活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6月29日下午,一年一度的福师附小数学学科期末教学论坛如约召开了。数学组全体教师齐聚录播室,在陈寿章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构建‘四重四学’模式 提升数学关键能力 ”主题交流研讨活动。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福师附小数学组全体教师皆知这个道理。以四重四学模式为“骨架”,以点滴教学实例为“血肉”,孕育而生独属于自己的教学体会,让期末教学论坛舞台精彩纷呈。 第 一 篇 章 钻“预学”之多样,专“关键能力”之成长 01 林莹老师 以《预学中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为题,带我们走进四重四学模式第一篇章——“预学”。数学知识的阅读与其它学科文字阅读具有较大差异,阅读中既有文字,还有符号、图形、概念、公式等复杂内容。教师在预习中应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效地链接,渗透生活化元素加强阅读行为,实施生活化的数学阅读教学。 02 刘莹老师 专注于如何在大班额聚焦四重四学课堂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诊断学生的问题,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刘老师以《比的意义》教学为例,从差异导学,满足多维度的自学需要;分享交流,从独立自学的个体走向自学共同体;择惑而教,深度解决共性问题;学教对比,发展个性化学习的能力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 第 二 篇 章 钻“研学”之多元,专“关键能力”之成长 01 吴裕梁老师 以《圆的认识》为例,谈“四重四学”模式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探究圆的本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圆’头活水来”。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02 陈梅芳老师 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例,谈:如何借“大问题”引领,突破研学之难点;如何借“大问题”引领,突破思维之困点;如何借“大问题”引领,突破表达之绕点,让师生共享课堂。 03 王蕊华老师 从如何用思维的高度丈量学习的深度问题引入,提出在研学中既要关注知识建构,也要关注问题解决,要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提升学生数学的关键能力。 04 郑嫣然老师 紧紧围绕四重四学课堂,注重研学之旅,巧用转化思想提升孩子的关键能力: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线索;以建模为路径;以思维与认知为宗旨,学生形成坚实的数学关键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 三 篇 章 钻“固学”之多变,专“关键能力”之成长 01 叶振月老师 围绕《精心设计练习,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主题,从:“算”中梳理,“趣”中巩固,“变”中拓展,“用”中提升这四点展开讨论,探讨在四重四学课堂中的固学环节如何设计练习,不让运算能力从孩子的世界路过。 第 四 篇 章 钻“延学”之多彩,专“关键能力”之成长 01 叶菲菲老师 以“圆柱和圆锥”单元例说单元整体备课中如何有架构的“延学”,如何设计直抵本质的核心问题、线性剖析的串联问题、极具趣味的生活问题等引导学生延学探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第 五 篇 章 钻“表达”之多式,专“关键能力”之成长 01 陈妙菊老师 依托“四重四学”课堂,从预学引 “航”,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研学为“径”,提高学生表达力,固学拓“思”,强化学生表达能力三个方面陈述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会说”,提升小学生表达力,提升学生数学关键能力。 02 王海英老师 巧用表达的策略,从设置宽松的情境、抓准思维内核、新旧知识链接、开展辩论比赛、实现知识价值五个方面,不断强化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真正做到敢讲、会讲、讲好,以推进数学思维的最大化发展,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助力。 03 阮志凤老师 以《百分数的意义》为例,从追寻数学本质、聚力核心问题、追求数学表达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立足课堂、本质引领、落实关键,如何引导学生逐渐学会数学的认知、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表达。让数学关键能力在课堂中得以落地、生长并绽放。 04 叶芗老师 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几》为例,“从问题—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表达—引领孩子思考的深度;拓问—引入孩子真正的学习”——三个方面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说道理”“说想法”“说过程”,留给学生足够多“说理”的机会和空间。 2021.6.29 最后,陈寿章主任做了总结性发言,肯定、赞赏本次期末论坛交流活动,叮咛勤于积累,乐于下笔,精于成长。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让教研之花常驻校园枝头吧! FSFX 福安师范附小 让校园成为师生最向往的地方 图片|叶菲菲 供稿|陈梅芳 编辑|陈妙菊 审核|陈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