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

一枝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发布时间:2014-11-07 发布者:csz 阅读 : 2445

一枝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观“生本课堂 白板竞技 共促发展”有感

                                      福师附小   

“生本课堂,白板竞技”让附小的秋尽显生机。一场竞技活动,动起来的绝不仅仅是上课的七位老师,更是身后的七个小团队,那是七个小团队几周来共同研讨的成果。虽是白板竞技,但也是师徒结对的成果展示,都说秋是收获的季节,但看到的不仅仅是累累的硕果,还看到了附小满园的春色。

周五一天的听课,累并收获着,很久没有这样不挪窝的听一天课,并随着他们的课堂引发无限遐想,产生热切的期盼。常常感动着团队的力量,感动着年青教师的韧劲,感动着他们的成长,下面说说参加这次活动的体会

一、鸳鸯绣出君看,巧把金针度与人

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校一直坚持“师徒结对”这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从接到任务后的定课题,到对教材的分析钻研,再到一次次的试讲磨课,无不是师徒共同进行,处处尽显师徒结对的优势。在这几周,不论是工作日还是双休日,校园里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磨课的身影。三年段在这段时间同时有好几位年青老师开课,吴梅芳老师一节也不耽误,调整课程一个个指导,一节节试听,期间的辛劳可想而知;卢华杰老师除带自己的徒弟外仅剩的一点闲暇时间还继续跟听其他年青老师的课,及时提出中肯意见,帮助思考改进办法,老附小精神时刻感染新附小人,“巧把金针度与人”的故事在校园里遍地开花。

二、白板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因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学提供了一个便于整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及媒体资源的环境,并具有支持各种教学实施行为的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走进我们的课堂,特别对于数学教学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接到任务的7位老师利用国庆假期摸索白板使用方法,制作课件,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陈妙菊老师除了自己要研究,还要帮助大家,随时为大伙解疑释惑,终于在竞技中几位老师一展风采:叶芗、陈妙菊、吴小蓝老师的课中,随学生的回答拖动图形,直观又真实;陈华强、吴雄寿老师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利用白板克服了实物难以操作演示的缺点,特别是吴雄寿老师,当讲到3面、两面、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所在的位置特点时,利用白板拖出相应的小正方体,不用过多讲解,学生一目了然。几位老师娴熟的操作也令人称赞。白板的使用刺激了学生视觉,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不得不说为“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次参赛的几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注重学生的操作与探究,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方法,在计算中创造口诀,在操作中发现规律。《确定位置》一课中由教师直接提供正确的数对表示法,让学生从中发现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由此总结数对的书写方法,其效果有目共睹,不为是教学新课的一种好办法;值得一提的是7节课中的两个同课异构,先说说《间隔排列》,两位老师都采取先引导学生发现两端物体相同时的规律,接着由学生自己在操作中发现另一种排列规律,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此教材原是四年级内容,现在移至三年级,并作为单元实践内容,没继续拓展封闭式排列的规律。另一节用的是四年级学生,则让学生在排队游戏中发现封闭式排列的规律,并在游戏中明白,其实封闭式排列也属两端不同的规律,将间隔排列进行到底。若也将此环节放在三年级不知学生能否发现,有些期待。《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新教材中的新课程,两位老师尝试了不同的教法,让人大开眼界,两种教法各有千秋,第一节的导入巧妙干脆,“摔出问题”果然摔的真实,摔出“探究不同涂色面的小正方体所在位置”的需要,顺利由位置出发,探究个数。第二节的导入童趣温馨,兔子的三个问题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将大正方体切割成小正方体会出现四种不同情况,在选择合适的蛋糕时又发现,不同涂色面小正方体所在的位置不同。在探究2面涂色、1面涂色正方体个数计算公式的环节,两节课又各有特点,第一节是从棱长3等分开始,引导学生寻找计算方法,在自主探究4等分、5等分时明了计算方法后,利用计算方法尝试计算6等分、10等分,最后从数字提升到字母,提炼出计算公式;第二节则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或数或算得出棱长3等分时的答案,再将难度加大,探索4等分,思考5等分,10等分呢?产生探究计算方法的需要,顺理成章的总结。从教学方法上看,第一节似乎教师引导的多了些,第二节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从教学效果上看,第一节很顺利的总结出计算方法,而第二节学生似乎还有些懵懵懂懂。出现了我们在教学中最常见的矛盾,是取是舍?在以选拔性考试为主的教育体制中让我们常犹豫不决。所以听到此,大脑十分亢奋,到今天还在思考。“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说得绝不仅仅是学生。

我们附小,单从教师年龄上看,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年青但不青涩,因为这里有老附小精神,这里有最尽职尽责的老师,年青老师在她们的帮助下迅速成长。吴裕梁老师的课堂越来越有大师的范,吴小蓝老师的课堂越来越严谨,吴雄寿、王海英和陈妙菊三位年青老师同时进校,历练三年,个个都脱胎换骨,海英老师课堂语言干净漂亮,充满童趣;雄寿老师钻研教材,沉稳有嘉;妙菊老师稳扎稳打,能教能研。尽管他们的课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好学如他们,成功也不会遥远。一场白板的竞技,一个成长的舞台,在这舞台上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