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
语文教案:灰椋鸟(曾翠凤)
26、灰椋鸟
福安师范附小 曾翠凤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读、想、议”与文本真切对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鸟儿的欢快。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情感目标:凭借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爱鸟的感情,增强保护鸟类、保护自然的意识,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段,产生体验,进行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句子,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灰椋鸟最初给作者的感觉呢?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 )的嘴,( )的背,远远看去( ),有什么好看的呢?
师:原先在作者眼中这样有什么好看的呢,这样灰灰的,这样其貌不扬的灰椋鸟,到最后为什么说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为什么有如此变化呢?
师:我们还是跟随着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等候灰椋鸟归来,走进它们的世界吧!我和同伴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二、读文入情,探究感悟
(一)学习第四小节
师:浏览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灰椋鸟是怎么样归林的呢?把关键的词圈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1、(课件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师:陆续是什么意思?上一句哪个词语表现了这个意思呢?(“一小群一小群”)。你能把这种陆陆续续的感觉读出来吗?再请一生读。
师:谁能说说刺槐林对于灰椋鸟是什么呀?(是家,是乐园),所以作者用“投入”一词多准确啊!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师过渡:这是小群先锋队归林的画面。没有几分钟,天空中又出现了怎样的奇观呢?(PPT出示文字:没有几分钟……从我们头顶飞过。)
2、(课件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师: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
师:“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指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写出了大部队归林的壮观气势。)
师:能不能把这一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壮观的场面。
师小结: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做组成的队伍呀!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大部队排空而至的情景,齐读。(放视频)
3、过渡:那些先锋队伍回家后干什么呢?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
师总结:啊,好一个卿卿我我的温馨画面啊!(课件出示:先回来的鸟……)(板书:卿卿我我)指名一生读该句。
师:谁来读先回来的鸟这个画面,谁来读后到的鸟儿的画面,找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读。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灰椋鸟的人性化?(倾诉,呼唤,应和)
师:这鸟儿懂得了倾诉,懂得了呢喃细语,它们说着知心的话儿,在交流这着见闻,在树的怀抱里开着沙龙会。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此时此刻你会和同伴倾诉些什么呢?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呢?(小组交流讨论)
(同伴回来了,快来呀!我找到了好地方,今天我找到了一百来只虫子,今天我的收获真大!……)
师:多美的入林图呀!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师:你们有没有思考这个句子为什么用分号呢?(指名两生回答)师说:因为上句是写先回来的鸟的画面,下一句写后到的鸟的画面,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但是是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
师:浏览第四自然段,圈出形如“一开始”的词语。(这些是顺序词,有序的描写才能让人感到清晰)
(二)、学习第五小节
过渡: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经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用心去感受吧。
1、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像画面。
2、划出你们各自喜欢的写鸟的句子。
3、再读一读,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并加上旁注。
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把这几句话把灰椋鸟写的很美把灰椋鸟写的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拟人和比喻,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谁也喜欢这句话?作者感到此时的灰椋鸟是怎样的?(美丽的)
师:那种轻盈的姿态谁能带我们去看得更真切些?(练读)指名读
(喜欢此句的同学一起来读)
师:还喜欢哪些句子?
②“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师:为什么喜欢?(写出了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非常壮观。)
师:什么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灰椋鸟的叫声。)
师:我们一起来想象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的声音。用哪些词来
形容这声音?(万马奔腾)
师: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灰椋鸟的叫声成了什么?
(成了一个交响乐团在演奏。)
师:是啊,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所以文中用了
一个词叫(百鸟争鸣)
师:这么多的鸟一齐鸣叫,所以似 如 谁再来读读百鸟争
鸣的情景?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真像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师:此时的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那舞者是 ;
灯光是 ;鼓手是 。
4、作者看到这样的场面,不禁这样想(课件出示:这上万……,欢呼起来。)
5、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欢呼些什么?(灰椋鸟太美了!我们
爱你!真是一幅壮丽的闹林图!……)
6、是啊,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着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
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齐读第5节)
7、浏览第五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写出灰椋鸟闹林的?(所见—所闻—所想)
(三)、学习第六小节
师:看到了灰椋鸟归林、入林、闹林的情景,作者不仅欢呼,还发出了感叹,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出示第六节)指名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情感升华:一句反问,作者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思考,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是谁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林场工人)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由作者最开始的“观察”到最后的“观赏”,你觉得作者对灰椋鸟的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是啊,作者原本是带着一颗期待的心去看灰椋鸟的,现在却是带着一颗赞叹的心回来的,所以用观赏。
(四)、总结
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了作者对灰椋鸟赞不绝口的原因了吧!指着板书说:师:作者喜欢灰椋鸟是因为灰椋鸟归林的那份—(浩浩荡荡);喜欢灰椋鸟是
因为灰椋鸟入林的那份---(卿卿我我);喜欢灰椋鸟是因为灰椋鸟闹林的那份—(叽叽啾啾);作者喜欢灰椋鸟的壮观更敬佩林场工人的那一份—(辛辛苦苦)!
板书: 26 、灰椋鸟
归林 浩浩荡荡
辛辛苦苦 入林 卿卿我我
闹林 叽叽啾啾
(五)、资料交流,深化主题
1、师:同学们,全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以后壮观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作者徐秀娟是一个怎样的的人?(爱鸟)
2、 师:课前布置大家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谁来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作者徐秀娟正是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去工作期间,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的滩涂上为了寻找飞失的白天鹅,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灰椋鸟》一文,是她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徐秀娟的事迹传出以后,为了歌颂、怀念秀娟事迹,艺术家们创作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3、FLASH动画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4、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为了心爱的鸟儿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我们现在到哪儿还能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
(出示,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一生来记住这句话!
(六)、小结与作业
同学们,灰椋鸟是一种普通的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但在作者的笔下,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却是如此的壮观和热闹,这再一次证明了一句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啊。
1、徐秀娟走了,但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她。感谢她为我们留下了这么美的文章,让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欣赏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画面,课后作业请大家把写鸟的句子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
2、我们能不能挑战作家,也拿起手中神奇的笔,去描绘事物,然后像作者一样用上“好像……又像……”或“似……如……”写一段话呢?
3、课外读一读巴金的文章《鸟的天堂》, 从中积累语言。
保护鸟类资料库:
全世界已发现的鸟类有9000多种,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1000亿只鸟。
鸟类的分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