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
亲子沟通技巧,来一波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作业老是拖拉;
孩子不听话,作业错了,还不订正;
孩子不遵守双方的约定,自行延长打游戏的时间......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以上这些问题,请您认真仔细看这篇文章,招儿来了!
2018年5月18日晚在福安师范附属小学多功能馆,《亲子沟通技巧综合运用演练分享(一)》火热上演!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许松振老师先和学员们分享了两个要点:
第一,明确自己的定位。要当孩子的解语花知心人,还是要让孩子对你俯首称臣。
第二,调整语速,增加思考时间,科学交流。
紧接着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颖玲老师针对家长提出的亲子问题进行归类。以下是简单摘录一些案例,经学员同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孩子在读初中,有时候考试成绩不好,却得不到家长的鼓励,觉得很失落。于是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当妈妈收到这封信后,心情很难过,自己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不知道是什么给孩子造成了这种印象,一方面又心疼孩子,感觉很茫然。
A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妈妈从你的信中感觉到你考试失败很难过,却得不到我们的鼓励,我想当时心情肯定不好受吧)
B认真聆听,解码(妈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给你留下这种印象,我很想知道,你愿意告诉我吗?)
C敲门砖、确认(妈妈没注意到......那下一次.......)
这个案例是孩子有困扰,关键是用真诚接纳、积极聆听的技巧。重点是让孩子释放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
孩子经常带玩具上学,被老师没收了。
妈妈:孩子,今天你带玩具去学校了吗?
孩子:我带了又没玩。
妈妈:可是我接到老师的电话,说你的玩具被没收了。
孩子:我在课前准备的时候玩的,又不是上课时玩的。
妈妈:......
这简直就是游击战嘛,和妈妈斗智斗勇,赞一个!(小编被孩子的机智带跑题了)
A描述性语言的运用,要准确地描述孩子的行为(孩子,听你老师说你在上课时间玩玩具,被老师收了是吗?)
B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带玩具是为了丰富课间生活还是和同学交往的需要)
C造成家长的困扰到底是什么(玩玩具影响上课?还是上课时不停做小动作。)
D让孩子想办法避免给家长造成的困扰。
E信任的评估(通过老师或者同学的反馈是否有带玩具)
这个案例是父母有困扰,用的是“行为——影响——感受”的技巧,即用描述性语言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已经给父母造成了困扰,而父母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让孩子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消除父母的困扰,满足父母的需求。
如果您觉得以上的案例对您的育儿有些许启发,请您继续关注《亲子沟通技巧综合运用演练分享(二)》,更多实战经验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