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
构建‘四重•四学’模式 彰显同工异曲之妙
——福师附小省课改示范项目“四重·四学”数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
为了推动我校省课改项目“构建‘四重·四学’模式,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基于核心素养发展下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福安师范附属小学数学教研组在陈寿章主任的主持下,教研组内35周岁以下教师举行了一场青年教师以《乘法分配律》为课题的“同课异构”活动。
第一节由叶振月老师执教,在“四重四学”的理念引领下,本着“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将课堂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整节课行云流水、环环相扣,令人耳目一新。
课前通过自主预学——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自主完成导学预案,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方向。课中通过自主建构——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验证、比较辨析和归纳抽象的过程中,理解算理,自主建构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课尾通过练习固学——采用理一理、练一练、选一选的多维练习,引导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价值,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叶老师的“煞费苦心”,让孩子们经历了一场美妙的自主探究之旅,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他们继续探知数学新世界凭添了勇气与信心。
第二节由吴裕良老师执教,全课注重对其本质的教学,通过几何直观建构模型。教师选取北师大教材中情境图,通过纵横对比,在不同的解法过程中初步感知规律。
同时为加深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不仅知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写成两个积相加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个等式是成立,究其根本原因是乘法分配律就是乘法和加法的合并。教师层层深入,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最后建构模型,体会数学思想。
第三节由郑雨丰老师执教,首先通过花圃导入情境,围绕花圃让学生提出三个问题,花圃的花一共有多少盆,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三个问题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提出的,通过对算式进行分类,横纵对比,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乘法分配律左右两边算式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全课教师以清晰的架构,流畅的环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旧知走向新知,从自主学习走向模型建构。
第四节由吴雄寿老师执教。吴老师注重对其本质的教学,通过几何直观建构模型。教师选取北师大教材中情境图,通过纵横对比,在不同的解法过程中初步感知规律。
同时为加深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吴老师让学生不仅知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写成两个积相加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个等式是成立,究其根本原因是乘法分配律就是乘法和加法的合并。教师层层深入,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最后建构模型,体会数学思想。
活动中,陈寿章主任还针对《乘法分配律》一课,准备了有关如何科学解读教材,如何正确定位和分析学情,如何准确把握教法学法实施,如何高效反馈教学效果等问题对每位执教教师进行了随机问答。
活动还邀请了福师附小西北洋校区的老师、福建师范大学及闽东技术学院实习团队共同研讨交流。活动后,黄晋耀副校长对整场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并要求数学组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继续沿着“四重·四学”的研究方向,将日常教学精细化,精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