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华诞

【百廿附小】源远流长 · 凝秀门与福安师范附小的渊源

发布时间:2022-09-28 发布者: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文章来源:微信转载 阅读 : 2065



弦歌不辍,百廿芳华。2022年秋,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迎来了建校120周年华诞。值此,我们将发布建校120周年纪念活动系列公众号推文,让我们一起心怀感恩,砥砺前行,在传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



凝秀门与福安师范

附小的渊源

     

明正德元年(1506),福安县城在改建土城墙为砖城墙时,在龟湖边增开了小西门,取名为“凝秀”(今福安市总工会附近)。至此,福安县城共设五座城门,分别是宋淳祐五年(1245)建县时开设的东门“瑞应”、西门“礼贤”、南门“秦溪”、北门“衣锦”,以及新增的小西门“凝秀”。

明嘉靖六年(1527),福安重修城池,以石厢五门。

明万历九年(1581年)七月初九夜,福安发生暴雨,大水淹城,城墙大部分倒塌,只剩下北城和东城的一部分。知县汪美主持修复城墙时,移凝秀门到龟山,改名“立极”,外面修筑月城。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立极门”改称为“止水门”。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知县贺学易征求民意,在龟湖边原址上复建小西门“凝秀”。龟山上的门改为水关,即通水闸门。


清代城池图

(《福安县志》光绪十年版 1986年10月重印)

据《中国城池志》“福宁府的城池(三)福安县城”记载,民国二十一年(1932)起,大部分城砖被拆做它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拆除了城墙城门。

民国二十八年(1939)夏,由县政府拨款,拆掉大西门边的城隍庙(今福安国际影城),用其砖瓦、木料,在大西门外、龟湖边兴建韩阳中心小学(即附小街尾校址)。④ 在建设校舍时,“凝秀门”石碑遗落在校园内,当作建筑材料使用。在学校大门正对面的一座校舍门前,放置着这块石碑,至此“凝秀门”与福安师范附小结下了不解之缘。


“凝秀门”石碑

1983年后,此座楼拆建为教师宿舍楼,“凝秀门”石碑被学校收藏。1998年6月间,福安师范附小迁址到富春坂(今校址),“凝秀门”也随同全校师生到了新校园。

  凝秀亭

为了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物,传承历史文脉,珍惜“凝秀门”与学校发展历史渊源,2017年12月,在学校在停车棚屋顶兴建了“凝秀亭”。

  凝秀楼

2018年9月,新教学综合楼命名为“凝秀楼”。2020年1月,在学校小花园中间安上了“凝秀门”石碑。2022年7月,学校在改造小花园时,在其西侧立上“凝秀门”。

  凝秀门

“凝秀”二字寓意深远,已深深地烙印在附小人心间,激励着代代附小人勤奋学习,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学校新创作的校歌《凝秀之歌》

【注】

①《福安县志》明万历版(2003年5月重印)p55。

②《福安县志》明万历版(2003年5月重印)p56。 

③《福安县志》光绪十年版(1986年10月重印)p65。 

④《福安市教育志》1995年版p62。








FSFX

福安师范附小

和而通达  雅而美行

文稿|钟培言

编辑|陈迪业

审核|黄晋耀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