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世界艾滋病日 | 了解艾 认识艾,防艾不防爱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吧! 01 艾滋病的基础知识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诊断:血液检测和唾液检测。 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有以下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其中,经性途径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2019年新报告病例中性传播占97.1%(数据来源:中国疾控) 高危行为 1)与他人发生没有保护的性行为; 2)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 ; 3)在非正规医疗单位拔牙、纹身(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没有严格消毒的器具)。 艾滋病病毒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02 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性行为要懂得保护,学会拒绝的技能。 ·一旦没有保护,要第一时间寻求“暴露后阻断”治疗帮助。 ·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 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所等场所打针、输液、穿耳、纹身等。 ·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 需要输血时,避免输入未经检验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 ABC原则 Abstinence 节制/禁欲 Be faithful 忠诚 Condom 安全套 发生性行为,戴安全套是唯一既可以预防意外怀孕又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03 如何看待艾滋病? 我们既要提高自己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和知识,同时也要促进行为改变和消除歧视,防艾知艾。正确认识艾滋病,希望未来可以从自身做起,携手同行,共同努力,关爱生命,向“零”艾滋迈进。 用 用 爱 心 去 去 关 体 怀 贴 学生家长: 您好! 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也需要得到各位家长朋友们的支持。目前青少年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而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非常有限,受到不良文化风气的影响容易导致行为偏差等不良后果。因此,引导教育青少年养成健康、安全的行为习惯,抵制不良影响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迫切任务。 近几年来在校青少年学生中艾滋病的疫情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并且98%以上是通过性行为接触传播感染的。我们希望作为家长您能和我们一起对孩子进行艾滋病防控知识教育,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安全、负责任的行为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远离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也没有治愈方法,但传播途径明确,是可以预防的。一个人感染艾滋病毒后2—10年的时间内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可以传染。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用餐、共用劳动工具和办公用品、共用钱币和被褥、一起游泳等是不传播艾滋病的,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个途径:第一、性接触传播。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传播;第二、血液传播。输入未经检验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针具静脉吸毒,与他人共用又不消毒的器具进行美容、纹身、理发等刺破皮肤的行为都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第三、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妇女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她所生的孩子。 预防感染艾滋病的措施主要有:1.树立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性行为观念,洁身自爱;因为感染艾滋病毒的人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在不清楚对方健康状况时,把所有人都当成可能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来看待,不用安全套绝不发生性行为。2.尽可能减少性伴侣数量,每次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3.不要吸毒,更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4.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牙刷、剃须刀,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纹眉、纹身等,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制品。5.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妇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医学阻断措施避免新生儿感染。 懂得了艾滋病的预防知识,重要的是落实到行为中。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希望通过社会各界和您的积极参与,提高您和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行为道德观念,从而保护您的孩子的健康成长。请您理解和支持我们的行动。感谢您的参与! 最后,祝您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2021年11月29日 文章综合整理自网络 FSFX 福安师范附小 让校园成为师生最向往的地方 编辑 |德育处 审核 |校长室 致学生家长关于预防艾滋病的一封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