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
温暖宁德的感人事例是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
不久前,《京华时报》刊发了一篇文章《“雷锋精神”50年演进史》,以一位50多岁中年人的感受诠释了不同时代“雷锋精神”的不同含义。60年代雷锋=真善美,70年代雷锋=爱憎分明,80年代雷锋=钉子精神,90年代雷锋=爱岗敬业,21世纪雷锋=?
“?”同样敲击在我们每个人心上。上世纪末曾流传这样一句话“雷锋叔叔没户口,3月来了4月走”,“雷锋”真的走远了吗?
《闽东日报》民生新闻版从2011年5月起开设“温暖宁德”专栏,聚焦平凡人身上的道德闪光点,挖掘人性力量和光辉。栏目运行半年多时间里,共刊发了近50篇报道,展现了一批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事实也证明,“雷锋”并未走远,“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这些体现在闽东人民身上的真善美,如珍珠般镶嵌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无论社会多么浮躁、功利之风如何盛行,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等道德价值的弘扬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温暖宁德”的主角们正是21世纪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
■ 新闻: 《孕妇高速路上临产 停车区众人合力迎接新生命》
时间:2011年5月28日中午12时30分
地点:福宁高速云淡服务区
事件简述:5月28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在福宁高速公路云淡服务区,一辆从厦门开往寿宁的客车拐进服务区,跑下一位满头大汗的司机,“有位孕妇可能要分娩,请求帮助……”
生命接力在服务区上演,众人合力,生产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个健康的宝宝顺利诞生。“多亏这么多热心人士帮忙,我会告诉孩子,这不平凡的一天。”产妇李女士激动地说。
■ 新闻: 《同学,家有困难我们和你共担当》
时间:2011年12月8日—10日
地点:宁德师范学院校园内
事件简述: 2011年12月3日,宁德师范学院管理与工程系2011级装潢班学生游森炜的父亲因车祸重度脑震荡,身体多处骨折且大面积烧伤,在龙岩市第一医院治疗。因家贫,游父面临停药的困境。
在得知游森炜同学家里的困难后, 12月8日,宁德师范学院管理与工程系的同学们在学校里组织了募捐活动。3天内募集爱心款2万多元,参与者过百人。
■ 新闻: 《一位退休职工的助困情结》
时间:2011年12月21日
地点:周宁县李墩镇黄埔村
事件简述:2011年12月21日,周宁县退休女职工周素金来到李墩镇黄埔村登门给素不相识的王青平送上800元医疗费,鼓励她振作起来战胜病魔。
周素金,1994年退休之后,把参与慈善爱心活动当成晚年生活的最大乐趣。“她捐的钱都是她和老伴从平日生活里挤出来的。”周素金乐善好施让人铭记。
■ 新闻: 《素昧平生 他只身救援砍柴老汉》
时间:2011年12月3日上午10时许
地点:霞浦县下浒镇赤壁泼水山上
事件简述:12月3日上午10时许,霞浦县下浒镇三洲村从事海参养殖的青年陈建添,听说村里一位上山砍柴的老汉不慎摔伤,人已昏迷,急需救助。素昧平生,陈建添却只身驱车前往出事地点救助老汉,并为伤者垫付大额医疗费。
脱险的老人怀着无尽感激,可他却一个劲地说这是件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宣扬。
■ 新闻: 《爱心基金会让爱传递》
时间:2011年12月27日
地点:蕉城区八都中心小学校园内
事件简述:12月27日,一场爱心捐款行动在蕉城区八都中心小学校园内发起。爱心基金,播下的是幼苗,收获的将会是森林。与大多学校不同的是,八都中心小学独具特色地设立了爱心基金会,定期帮助需要关爱的学生和孤寡老人。迄今,已资助困难学生数十人,慰问孤寡老人20多人,资助金额达2万多元。
■ 新闻: 《小轿车寒夜“投河” 四群众水中救人》
时间:2012年2月22日零时许
地点:寿宁县鳌阳镇环城路护城河
事件简述:2012年2月22日零时许,在寿宁县鳌阳镇环城路桥边,一辆小轿车急速“飞”过,“扑嗵”掉进护城河中。
叶清江、叶居长在附近民房里听到求救声,立刻向出事地点跑去,毫不犹豫地往河里跳,一起将伤者往外拉。闻讯赶来的叶明福和吴树清也奋不顾身地跳下高高的河岸, 4人一起抬起驾驶员往岸上走去。见伤者被急救车送走,4人松了一口气。寒风吹来,4人才觉得牙齿打颤。叶居长和吴树清这才发现自己身上也都“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