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

让孩子们插上科学的翅膀 (宁德网福安新闻网报道)

发布时间:2012-05-22 发布者:admin 阅读 : 3589

 
作者:佚名 来源:宁德网 更新时间:2010-10-15


黄晋耀在指导学生进行科普实践活动。

老师经常带学生们到企业进行科普实践和学习。

科普兴趣小组在进行气象观测活动。

  宁德网消息(记者 周晓京 文/图) 近日,宁德市教育局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暨创建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活动”现场会在福安师范附小召开。现场会上,有关领导和专家参观了福安师范附小的科技教育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早在2002年,福安师范附小就被评为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2010年,又作为我市在科技教育方面开展比较突出的学校,被评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学校。近年来,福安师范附小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诸多奖项,走出了特色教育的好路子。

  百年老校透出“科教特色”

  9月12日下午,记者走进福安师范附小,映入眼帘的是校门口的一块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着“放飞想象的翅膀,争当创新小能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等标语,原来,该校正在举办2010年校园科技节。

  分管德育和科技教育的副校长黄晋耀带记者进行了参观了解并对该校的特色教育工作作了介绍。

  据介绍,福师附小是一所百年老校,在特色教育方面有许多优良的传统,也取得过不少突出成绩。黄晋耀1987年从福安师范毕业以后就留校一直工作至今。早在1995年,黄晋耀担任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兼校科技辅导员,他意识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培养艺术、体育文化素养等同等重要,他向学校建议加强科学技术这一项大内容,并在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经过研究讨论,他的思路和意见被采纳了,从此,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成了福师附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欢迎。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单纯讲究成绩的做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这其中,科学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黄晋耀告诉记者,因此,早在七八年前,学校就确定了将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教育来抓。

  现在,走进福师附小,科技长廊、科学园地、园艺农场、小气象站、小天文台等,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科技教育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经过几年努力,在科技教育方面办出了特色,也取得了累累硕果。这几年来,学校每年都有几十项作品获得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创新科技奖项,为学校和我市创造了荣誉。

   “全员参与” 创造累累硕果

  “在我们学校,几乎每个教师都会积极参与其中,包括班主任教师、综合实践课教师,就连美术、信息技术等各科教师,都乐于接受任务。”黄晋耀说,科技教育是个综合工程,需要长远的眼光,持续的耐心和韧劲,这需要靠全校老师群策群力,精诚协作才行。

  所幸的是,附小的教师们的认识都很到位,比较具有奉献精神。“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申报工作,或查找资料,老师们常常要利用双休日与夜晚时间,做到很迟。”

  黄晋耀介绍,如为了帮助学生做好“旋转视力表”的发明创造工作,他和一些老师还有家长都费了不少心力。

  当时,在收上来的学生创新作品中,老师发现,三年级一个叫林俊杰的学生的作品很有创意。他是利用三个装奶粉的铁罐子连结在一起,做成一个“旋转视力表”,老师们看到了他的创意思路与方向都很新颖。这个创意在于,过去传统的视力表都是固定不变的,这可能导致学生在进行体检时凭借记忆进行“作弊”,而“旋转视力表”则可以随机变动,避免学生作弊。

  但由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制作条件所限,其作品甚是粗糙,离实际应用还有不少距离。于是,老师们帮助其扩展思路,引导学生和家长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改进结构。最初的作品比例太小,经过改进后,使得物品尺寸扩大到实用程度,但还是很不理想。视力表还缺乏照明光源等,老师与学生又到处找合适的材料,终于在卖理发器材的店里买到了类似理发屋的广告灯箱,但是其外观是透明的,要改造成视力表还是有不少难度,于是又经过多次试验、改进,终于做出了定型的“旋转视力表”,后来这项发明在第22届全国和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省科技发明项目的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这是我市在该项目拿到的第一个省一等奖。

  又比如,一位五年级的学生陈钰杰,他外公经常打点滴,于是,在科普节时他想到了制作“肩背式输液架”,但是,在制作过程中,他们碰到了几个问题。首先是输液架子太硬太直,挂着难受,另一个问题是输液时患者自己看不到液面的情况,如果要仰起头来看,也未免太辛苦了。第一个问题容易解决,老师和学生想到了利用类似舞台上使用的麦克风的结构,解决了问题。而对于设计中关键的“输液结束提示器”,颇费了一番周折。老师帮助学生和家长分析后,打算通过光敏电阻解决,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和报警。但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因为仪器要求比较精确才行,他们尝试了好多次都不成功,于是,他们又请教了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等,这样,借助一些社会资源,他们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成功了。该项创意后来在第23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也获得了省科技发明项目的一等奖。

  此外,由于参赛作品在评选时,专家评委还会要求学生对其作品创意、结构原理及制作过程等进行解说与答辩,为了帮助孩子能熟练地进行解说和答辩,校长还组织学校教师,对学生开展模拟答辩,引导其进行思路创新等,这样,在科普实践中,学生的科技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得很快。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喜欢上了这些活动。

  “开展发明创造有利于孩子们的对科学的热爱,有利于提升小孩子的动手及科学创造能力,我们家长绝对支持。”一位家长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在特色教育之路上阔步前进

  校长黄义雄认为,学校只有走特色教育之路才能出品牌,出成效,因而,学校领导班子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确立了走特色教育的路子,经过挖掘总结,确立了德育、艺术、科技教育作为三大特色。

  黄义雄说,从1998年开始,学校就认识并注意到对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当时,社会上正在讨论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而要做好素质教育,特别是科普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首要的是全员参与,从面上普及,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参与其中,此外,还要从点上突破,就是要出成绩。因此,学校每年也积极参加省里乃至全国的比赛。在历届的比赛中也都有了成果,这也越发激励学生家长的参与。通过奇思妙想,一起制作,参加竞赛,孩子的科学素质与实践动手能力都获得了提升。无怪乎,福安一中、民中的老师对附小学生赞赏有加,认为该校学生素质比较全面和突出,体现出了比较强的发展潜质。

  为了创设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在机制架设和平台搭建上可谓开足了马力。首先是整合资源,每年,学校都会选送一批老师外出培训,参加全国的科普会议等。

  此外,还充分挖掘学生家长资源,请有关专家为老师和家长开讲座,作培训,传授相关知识技能。还有,请电机厂的技术工人作工作指导等,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了强大的科技师资队伍。无怪乎,省教育厅基建处一位领导在福师附小现场观摩会上说道:“没想到县城的学校能办出这么多的成果来。”

  “学校特色并不能面面俱到,但作为一所成功的名校,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目前,学校就围绕这三大特色,在正常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和发展,突出特色教育,打出名校品牌。”黄义雄说,将来,这一条路将会越走越宽,福师附小也一定会在特色教育这条路上更加坚定有力地走下去。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