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协工作

从“让座”说开去

发布时间:2012-05-21 发布者:mxm 阅读 : 2024

    近来,经常看到公交车上有人给老人、孕妇、带小孩的母亲和行动不便的人让座,不过,我们也看到有些小学生却堂而皇之地坐在座位上,让护送自己上学的爷爷奶奶站在一旁,是这些孩子不让座,还是爷爷奶奶给他们让座?

“让座”是文明举止中一个看似普通的行为,但它体现了人们心中对他人的关爱。这种“利他”的行为正是中华发民族谦和、礼让、互助互爱精神的体现。试想,“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不就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了吗?

“让座”,虽是人们自发的行为,但也是要靠社会文明的氛围去孕育、去培养的。而文明氛围的形成离不开教育的宣传。《决定》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中央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风尚。提高公民素质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首要奋斗目标,由此可见,营造社会主义文明氛围是何等之重要,而教育和宣传则是重中之重。

“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道德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在青少年时期,尤其在基础教育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打好良好的道德基础,将来就会误入歧途。日前,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北大的钱理群教授语出惊人:“北大等一些大学正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钱教授的话引起与会嘉宾的一至认同,他们认为,高校的道德高地已经失守,社会上很多腐败现象都可以在大学里找到。高校对学生应该是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全面培养,而文凭泡沫让高校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成人成材教育,连专业课都是一个“混字。专家们呼吁大学必须从物质到精神的追求上返璞归真!这则报道让我们沉思:“精致利己主义者”难道是在大学里一蹴而就的吗?“功利” 教育自出娘胎之初就无处不在。“人不为已,天殊地灭”,多少人对幼小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再加上两个家族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实,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灌注的不就是“唯我独尊”的思想吗?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基础中又有多少时间,多少课程为孩子提供坚实的道德教育,“现在孩子私心重”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会现象。公交车上那些不让座的孩子不就是个例子吗?一些大学出现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并不全是大学的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决定》指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社会、家庭、学校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央的决定适时提出了这一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作为退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决定》的精神,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尽绵薄之力。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