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
语文教案:放小鸟(陈迪业)
放小鸟
福安师范附小 陈迪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鸟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
2、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小黑板(第一自然段内容)。
2、小卡片(说一说)。
3、头饰(小鸟和鸟妈妈)。
教学设想:
课堂教学中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就是教师、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生命历程。教学中与文本的对话,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文本的内容,而更多的是要关注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因素,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放小鸟》这一课叙述了“我”“得到小鸟----养小鸟”到经过思想斗争而“放飞小鸟”的经过,表现了我“爱护小鸟,就要让小鸟自由”思想感情,故事情节曲折感人,“我”的思想感情也由“得到小鸟”对小鸟的“喜爱”,到小鸟“一动不动”时的“着急”,到“放飞小鸟”之后心里的“高兴”,心理变化也起伏跌宕。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的情感变化,真正感受“我”的“爱鸟”之情呢?只通过课本中语言文字的描述是不够的,所以,要对课文的“空白点”进行补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了课文的三处“空白点”,来实施“与文本的对话”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放小鸟》,请小朋友把课题读一遍。学生齐读课题。
复习生字新词。
羽毛 一闪一闪 非常 叫唤 决定 找孩子 一定 着急 拍拍翅膀 朝着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课讲了谁放小鸟?他为什么要把小鸟放掉?难道他不喜欢小鸟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小鸟长得很可爱?
小鸟是什么样的?你能把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吗?
学生在书上划出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小鸟长得真可爱,谁来把小鸟的可爱读出来?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你能给“非常可爱”换个说法吗?
看到这么可爱的小鸟,你们喜欢吗?那就把喜爱的语气读出来吧!
齐读第一句话。
“我”也很爱小鸟,引读“我把它放进……给它……给它……”
板书:小鸟不吃不喝
我对小鸟这么好,小鸟高兴吗?(一动不动)
板书:不动
看到它不肯吃,不肯喝,我的心里怎么样了?你能把着急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鸟的可爱,“我”对它的爱和着急。
3、第二自然段
正当“我”着急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齐读第二自然段。
笼子里的小鸟在叫,窗外的鸟儿也在叫,而且听起来很焦急,你能把鸟妈妈这种焦急的心情读出来吗?
学生自己练习,指名朗读。
板书:鸟妈妈找小鸟
鸟妈妈终于和自己的孩子见面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小鸟会说些什么呢?鸟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让两个学生戴上头饰表演。
4、第三自然段
有一首歌大家都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虽然笼子里有食吃,有水喝,但是离开了妈妈,失去了自由,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啊?看到它这么痛苦,(引读)“我”决心……
再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明白了,我把小鸟放走是因为……?
出示句式: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 。
预设:
“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小鸟离不开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如果不放小鸟,我、小鸟和小鸟的妈妈都不会高兴的。”“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小鸟要吃害虫,我们要保护鸟类。”
“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我觉得:给小鸟自由,这才是真正的爱小鸟。”……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
板书:我放小鸟
学生边加动作边读第三自然段。
5、第四自然段
(1)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它还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预设:“我知道,小鸟除了说声‘谢谢’,它还说:我终于又获得自由了!”
“谢谢你,小朋友,你真好。我会多捉害虫、保护庄稼。”
“我会告诉我的兄弟姐妹们:人类是我们的好朋友!”
(2)“我”放走小鸟高兴吗?从哪儿看出来?
预设:“我从‘拍拍翅膀’这个词语中体会到小鸟很高兴,看到小鸟飞上了蓝天,我也格外高兴。”
(3)指导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总结课文,齐读全文。
教师指着板书,总结全文:虽然小鸟很可爱,“我”对小鸟很关心,可它离开了妈妈,离开了蓝天,失去了自由,小鸟一点也不快乐,所以,“我”决心放小鸟。
感情地朗读全文。
6、小鸟回到了大自然会干些什么呢?
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情况,对学生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7、练习:说一说
()的羽毛()的眼睛()的头发()的嘴巴